您好,欢迎您进入西安安泰测试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信号发生器基本原理

发布日期:2025-11-17 14:31:21         浏览数:   

信号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特定频率、幅度和波形电信号的电子仪器,广泛应用于电子测试、通信系统调试及科研实验等领域。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内部电路将直流电能转化为所需形式的交流电信号,实现对信号频率、幅度、相位等参数的精确控制。

信号发生器基本原理(图1)

信号发生器的核心结构通常包含振荡器、波形形成电路、放大电路和输出控制电路四部分。振荡器是信号产生的源头,利用正反馈原理实现自激振荡,将直流电能转化为周期性变化的交流电能。根据工作频率和精度需求,振荡器可分为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LC振荡器适用于高频信号,通过电感和电容的谐振特性产生高频正弦波;RC振荡器多用于低频段,利用电阻和电容的充放电特性形成低频振荡;晶体振荡器则依靠石英晶体的压电谐振效应,可提供极高频率稳定度的基准信号。

振荡器产生的初始信号多为正弦波,若需生成方波、三角波等其他波形,需通过波形形成电路进行转换。例如,将正弦波通过施密特触发器可得到方波,再对方波进行积分运算可获得三角波。部分信号发生器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通过数字方式直接生成各类波形,其原理是将波形数据存储在查找表中,通过数模转换器(DAC)逐点输出,再经滤波平滑处理,可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波形输出。

放大电路负责调整信号幅度,根据输出需求对波形进行功率放大或电压放大。同时,信号发生器配备输出控制电路,可调节输出信号的幅度、直流偏置等参数,确保信号满足测试设备的输入要求。此外,高端信号发生器还具备调制功能,通过将低频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叠加,可生成调幅(AM)、调频(FM)等调制信号,用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测试。

信号发生器的工作过程可概括为:振荡器产生基准信号→波形形成电路转换波形→放大电路调整幅度→输出控制电路调节参数→最终输出所需信号。为保证信号质量,仪器内部还设有稳压电路和滤波电路,减少电源波动和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从技术演进来看,早期信号发生器多采用模拟电路实现,体积较大且参数调节不便;现代信号发生器则普遍采用数字控制技术,通过微处理器实现参数的数字化调节和显示,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操作便捷等优势。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频、宽带、多功能的信号发生器成为主流,可满足5G、雷达等领域的测试需求。

总之,信号发生器通过振荡、波形转换、放大和控制等环节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对电信号的精准生成。其原理虽涉及模拟与数字电路的结合,但核心目标始终是为各类电子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测试信号,是电子测量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础仪器。

技术支持

客服
热线

18165377573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官方微信

获取
报价

顶部